为什么中国要审查美光,以及美光为什么会被禁?_每日播报

时间 : 2023-05-23 12:35:29 来源 : 财经无忌

文 | 典杨公主

你的达摩利斯剑,我的落地靴子。

审查的结果终于还是出来了,明面的时间才一个多月,实则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储存芯片突围的周期。


(资料图)

三月的最后一天,网信办发布公告,说要对美光的产品进行审查,当时财经无忌和几个芯片行业人士聊起此事,都认为时间定然会很久,短则三月五月,长则一年半载。

确实,中国政府对于商务相关的审查,一直慎之又慎,轻易不会在短时间内给出答复。

比如当年博通对高通的收购案,商务部的审核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相对而言,对美光的审查,看起来快了很多,但是又一切合乎常理。

有迹可循

内存被称为是电子行业的石油,几乎每个产品都需要。而储存器的涨价,2016年算是最近的一个周期。

从当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储存器开始了疯涨。到2017年7月。DRAM的平均售价已达到了5.16美元,较2016年同期上涨了111%。NAND Flash价格截至2017年9月,64Gb 8G*8 MLC的合约价已累计上涨1.59美元,涨幅达到了75.7%。

2018年适逢“中兴事件”,拉开了持续至今的科技战。

是年5月底,中国反垄断机构对外宣布启动对美光、三星电子和海力士半导体的操纵储存器市场价格的反垄断调查。

当时,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DRAM产业的市占率分别为44.9%、27.9%、22.6%,存储三巨头加起来95.4%的份额显示出DRAM市场明显已呈寡占格局。

在上个月对美光发起安全审查的时候,三大储存器芯片公司,占据2022年全球DRAM市场份额高达95.3%,其中三星占比42.4%,SK海力士占比28.1%,美光占比24.8%。

针对储存器反垄断调查,早已由来有之。

在1999-2002年的全球互联网危机期间,三星、海力士、英飞凌、尔必达、美光5家DRAM企业曾达成价格协议,控制全球DRAM市场价格。

2002年美国司法部开始起诉5家DRAM公司,并最终做出总计7.29亿美元的违法处罚以及垄断收入罚款,其中美光提前认罪免于起诉。

之后,欧盟也启动对五大储存器厂商的调查,于2010年作出总额3.31亿欧元的罚款,其中三星被罚款1.46亿欧元,而美光再次认罪,并争取到宽大处理。

回到中国反垄断部门的调查,其实这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推进的,中国人做事情,讲究的是师出有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2020年12月19日颁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之前,已经颁布了《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办法》的基础就是这两部法律。

2021年3月18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高峰答记者问时指出:“《办法》不会给正常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增加不必要负担”。

同年7月15日,高峰则表示:“商务部将精准审查外商投资,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但同时还说到:“同时避免(将外资)审查泛化”。

之后,整个市场及商务部,对《办法》进入到一个相对的静默时期。

直到放出新闻,没想到是个王炸。

胜之不武

与美国众多的科技公司不同,美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以科技起家的美国公司。

在美国DRAM的发展中,有两家公司是无法避而不谈的。

其中英特尔DRAM产品在1974年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82.9%,成为第一个行业霸主;随后的几年,莫斯泰克(Mostek)公司一度占据了全球DRAM市场85%的份额,比巅峰时期的英特尔还要高,但是好景不长,莫斯泰克被UTC收购,后来又转卖给了意法半导体。

1978年成立的美光,是由DRAM的第二任霸主莫斯泰克几个离职员工创建,继承了莫斯泰克的衣钵,在1985年英特尔退出DRAM市场后,美光成为了美国公司延续储存器的“香火”。整个80年代,储存器的王者是日本的众多公司,即便是美国,首当其冲的是英特尔和德州仪器,以及IBM。

美光在日本企业的压迫中,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反击机会,一度向美国政府寻求救助。甚至中间为了生存,尝试过众多的业务。

比如90年代初期,美光成立子公司Micron Computers制造个人电脑,但当时的PC霸主是IBM;1998年的,美光通过并购Rendition而进入3D加速芯片市场,但此时的加速卡,已经是英伟达的天下了;2008年,美光推出Aptina成像部门,试图进入CMOS领域,但是这个行业,早就没有美国公司的身影了。

那美光是用什么方式,达到今天全球第三的市场占有率?

答案是借助美国政府的行政力和反垄断调查,而获得今天的地位的。也就是说,美光是贸易战和美国长臂管辖的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是美国政府禁令的坚决执行者。

2002年美国司法部对五家储存器厂商的调查,美光的认罪,被认为是价格联盟瓦解的原因,免于起诉的美光,看着另外四家缴纳了高达7.29亿美元的罚款。

三星与海力士如果不是在韩国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的逆周期投资,大概率会在经济危机与调查下,走向不归路。

可惜另外两家没有这样好的待遇。

这场起诉,直接导致了英飞凌将储存器事业部拆分组建奇梦达,并于2008年破产;导致了尔必达的衰落,从此日系储存器一蹶不振——原因是尔必达是日本全部DRAM企业拆分后重新组合的公司,这些企业是铸造日本DRAM王朝的松下、东芝、NEC、三菱、索尼等。

塞菲特(奇梦达总经理)与坂本幸雄(尔必达董事长)

奇梦达的倒闭,在台资产被华邦与南亚科获得。

作为当时奇梦达最大的代工厂的华邦,获得了奇梦达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65nm工艺制程的DRAM技术,和刚刚取得突破并发布的46nm工艺制程技术,而46nm工艺是当时全球最为先进的DRAM工艺。

华邦随后选择与尔必达合作,放弃了标准型DRAM产品的生产,华邦继承奇梦达的技术,最终停留在了46nm工艺制程。

奇梦达与南亚科的合作主体是华亚科,华亚科当时已经是奇梦达标准型DRAM的主要代工厂,奇梦达破产后,美光取代奇梦达,通过美商美光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成为华亚科的股东,从而获得了奇梦达在华亚科的所有生产资料及技术。

随后,华亚科退市。美光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在DRAM江湖的血雨腥风中,获得了赖以生存的一线生机——奇梦达遗留的46nm工艺制程技术。

2013年,华邦退出DRAM标准型市场五年后,尔必达被美光收购,耗资20亿美元,通过对尔必达的收购,美光获得了当时DRAM最先进的工艺制程——25nm技术。

收购成功后,2008年当选为尔必达董事长的坂本幸雄对外表示:“尔必达的破产不只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这么简单,尔必达是在美国和韩国联合打压之下灭亡的。”

收购案之后,欧洲、日本全部退出DRAM市场,DRA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美光垄断至今。

为什么是美光?

首先,作为根生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家之地美国的公司,可以分析的内容本来就很多,尤其美光本身血统就是非常纯正的美国半导体公司。

组建美光的是来自莫斯泰克的几位离职员工,继承的是横扫全球DRAM市场的基因;而莫斯泰克是由德州仪器半导体中心的首席工程师L.J.Sevin(MOS场效应管专家),拉着一帮同事辞职,在马萨诸塞州成立的。

因此美光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代表公司之一。

其次,美光是目前美国少有的IDM公司,另外一家是桌面级CPU的王者英特尔。对于目前美国一直呼吁的制造业回流,美光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也是美股的成分股之一。

官方的公告,往往是滞后的。

在公告早些时候,美光发布了2023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3年3月2日)财报,财报显示美光的收入为36.93亿美元,去年同期的77.86亿美元,增长率-47.4%。提记高达23.12亿美元的GAAP净亏损,毛利率从2022财年第二季度的47.2%暴跌至-32.7%。

财报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审查应该开始了很久,而国内的各大主流公司,都心照不宣的停止了相关的采购。

中国大陆市场在美光的销售中占比约为10.6%,如果计入包含美光产品的中间件,则这个占比会更高,行业人士估计接近三分之一。

财经无忌认为这个估计是接近真实的市场情况的,营收加上计提的14.3亿的库存之和约为51.23亿,接近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

此外,美光对中国企业的起诉、在政府的游说、在制裁政策的执行上,也是犯了众怒的。

2016年,福建晋华成立,开始与台湾联电合作,开发DRAM产品,并大力建造生产基地。

2017年12月,美光向加州联邦法庭指控福建晋华和联电,宣称联电窃取其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并交给福建晋华。这一指控直接导致了福建晋华在2018年被美国纳入到实体清单名单。

不过福建晋华尚且争气,在2022年年底,已经达到月产2万片12吋晶圆的DRAM芯片的真实能力。

从2018年开始,有记录显示,美光共向美国政府递交了超过170项的游说文件。

其中,在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纠纷、中国竞争(威胁论)等内容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相关的企业;与技术研发、芯片制造、移民(商业间谍)等内容也与中国的企业相关,而这些内容,在美光的游说文件中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些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游说美国司法部对晋华总经理陈正坤、两名曾任职瑞晶(后被美光并购)工程师共三名个人提起诉讼。

美国司法部最终以陈正坤从美光盗窃机密为由,对陈正坤发布通缉令。

这件事是美光游说能力与美国长臂管辖最为集中体现的地方,与趁火打劫取代奇梦达入主华亚科、落井下石收购尔必达不同的是,借用政府的行政力来打击竞争对手,采取非市场化的方式来遏制竞争对手,手段是何其的下作。

更为恶劣的一点是,对陈正坤的通缉,打开了美国对竞争对手相关负责人,直接以国内法的名义执行长臂管辖的权力魔盒,在当时虽然没有引起集中关注,实则影响一点都不下于唆使加拿大逮捕华为的孟晚舟。

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华为的断供。

2019年5月16日,华为事件的第二天,美光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宣布对华为断供,虽然一个多月后就获得了许可,开始重新对华为供应产品,其实也是不得己而为之的,之后华为的两三代高端手机上,已不见美光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海力士及国产储存器产品。

一些影响

在审查公告发布后,《环球时报》发布文章,评论道:“对美光产品的禁令是一个个案。中国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审查绝不应被误解为针对外国公司。”

此外,联想到4月初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毛宁答记者问时说:“依法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是一项“正常”的监管措施。”

从言论中不难看出,相关部门的审查,尽可能的将舆论、社会认知往合理、合法,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企业的正常审查工作上引导,事实上也是如此。

《反垄断法》实施于2007,安全审查部门开始行使职能是2011年,这十几年中,中国相关的部门其实一直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

而且审厂美光这件事真正的起因也不是所谓的贸易战,实则发起于2016年的涨价潮,当时与DRAM一起涨上天的还有最不起眼的被动器件——电阻器和电容器。

只不过对储存器三巨头的审查持续时间长、跨度大,刚好在这段时间有了结果,适时地对外公布而已。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容易引起注意而已。

此外,这件事也没有真正的板上钉钉,网信办公告写的是“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购买主体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停止采购用的定语是应该的“应”,而不是“禁止”,购买主体中并没有包含“消费品”市场。

同时指出“目的是防范产品网络安全问题危害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并不是要将美光赶出中国市场。

既然是依法依规,先不论美光干没干那些“龌龊事”,至少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上诉或者认罪,甚至还可以选择接受罚款、限期整改也不是不行。

总之就是“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欢迎各国企业、各类平台产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被审查美光,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值得讨论。

美光是为数不多曾经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投资建厂的美国企业,但是其西安的工厂,仅仅是作为产品的组装产线而存在,其最先进的产线在尔必达的老家广岛和美光的老家爱达荷州。上海的研发中心也于2022年1月关闭,遣散150余名工程师,并要求其中40余名选择移民美国。

退出后,三星和海力士会迅速占领其市场。

这一点就看美国敢不敢勒令三星和海力士也放弃中国市场。当然也要看三星愿不愿意放弃其全球最大的西安工厂、海力士愿不愿意放弃无锡工厂已经从英特尔手中买来的大连工厂,这都是几百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有的规模。

当然,还要考虑福建晋华、长江储存以及合肥长鑫的替代能力。

但凡了解一点福建晋华月产2万片12吋是在何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就知道国产设备、国产产线的替代,其实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了。

何况还有知识产权风险更低甚至可以排除的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

150亿元的空缺不多,如果是分给了这三家,足以支撑起后续的研发了。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