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品质特征和安全性与产地环境密切相关。那么,是否有技术手段对大米的产地进行鉴别呢?近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产地溯源学科带头人袁玉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大米产地溯源鉴别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产地是农产品品质指标的内在属性,不同产地农产品在品质特征、品牌影响和价格上有很大差异,产地溯源检测对粮食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障和品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袁玉伟介绍,团队收集了全国17个省区118个县域的代表性大米样品900份,包括粳稻、籼稻两大主栽类型,涵盖东北、长江中下游、东南和西南四个主产区。
“如果都是粳米,东北大米和江苏大米、浙江大米的外观模样差不多,仅凭肉眼很难判断原产地,但是其内在稳定同位素的比值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利用这种差异来判别粳米的原产地。另外,这种差异变化受到气候、光照、温度、年际等因素影响,并不十分稳定,因此我们又添加了一些矿物元素检测,和土壤关联起来,以进一步锁定大米产地特征。”袁玉伟介绍,目前通过大米产地溯源鉴别技术,东北大米产地判别的准确性达到了98%,江浙大米达到了95%。
此外,该团队利用地理环境相似性(地理学第三定律)原理,结合十几个气象环境因子,首次构建了我国主产区大米稳定同位素推测模型,成功绘制出全国大米产区稳定同位素景观图,完善了大米稳定同位素基础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大米产地同位素溯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据悉,袁玉伟团队近年来针对大米包装标识假冒等问题,开展大米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分析溯源研究工作。围绕该主题,团队已发表论文10篇、申报专利1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